晚上9点,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个小男孩。5岁的小明就读于城区某幼儿园,因突发左侧耳聋,爸爸妈妈及幼儿园老师带着他连夜来到了医院。
今天下午,我家儿子在幼儿园与同学打闹过,夜里就叫耳朵痛,是不是伤到耳朵了?医生快来看看!
爱子心切的家长火急火燎地向医生说明情况。
接诊医生耳鼻喉科主任楼正才主任医师当即对小明进行了检查。
在清理左耳耳道,用额镜检查左耳后,楼主任发现小明的鼓膜充血肿胀,鼓膜膨出,但鼓膜没有破裂。
经验丰富的楼主任当即有了自己的判断,询问小明的爸爸妈妈:小明前几天是否患过感冒。小明妈妈做出了肯定答复,不过她说,现在感冒已经基本好了。
于是,楼主任又检查了小明的鼻腔,发现鼻腔有脓性分泌物,下鼻甲肿胀。结合小明的实际情况,他告诉小明的爸爸妈妈,小明患了急性中耳炎,耳痛与小朋友碰到耳朵没有关系!
但是,对于这一结果,小明的爸爸妈妈表示难以理解,依然怀疑小明是被打伤的,要幼儿园承担责任。
楼主任耐心地向他们作了解释:首先,如果是小朋友打伤,应该当时小明就会出现耳痛。其次,小明的感冒没有及时治愈,变成了亚急性鼻炎、鼻窦炎。细菌从鼻腔、鼻咽部、咽鼓管跑到中耳去了,从而引起了急性中耳炎。
小明的症状符合急性中耳炎的典型特征。
楼主任提醒大家:
急性中耳炎多是由于感冒、鼻炎鼻窦炎、腺样体肥大或急性腺样体炎引起。
许多家长对感冒不重视,不及时治疗,或中途停药,没有足够疗程,导致鼻、鼻窦、鼻咽炎症迁延不愈,引发急性中耳炎,急性中耳炎大多数发生在感冒后4-10天。
扁桃体腺样体肥大,也会引起急性中耳炎和双耳分泌性中耳炎。
如果是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引起的中耳炎,应尽早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,以避免中耳炎反复发作,引起听力下降。
听了医生全面的解释,小明一家人最终安心接受了治疗并表示不再追究幼儿园的责任。多亏了医生的及时、耐心、细致的诊断,抓到了“中耳炎”这个罪魁祸首,化解了一场不必要的纠纷。
✍ 不要捏着两侧鼻翼擤鼻子。
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,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,鼻腔至咽鼓管会出现压力差,在这个压力差下,原本处在鼻腔内的鼻涕,会倒流至咽鼓管,进入鼓室,引发中耳炎。
正确的擤鼻方法是:按住一侧鼻孔,稍用力擤出另一侧鼻孔的鼻涕。然后再擤另一侧。
✍ 尽量不要让孩子叼着奶瓶睡觉。
躺着吃奶时,咽鼓管的阀门刚好是打开的,此时奶水就比较容易进入咽鼓管,流入鼓室,引发中耳炎。母亲哺乳时,也最好采取坐位,把婴儿抱起呈斜位,而不要躺着哺乳。
✍ 不要让孩子在不洁的水中游泳、跳水,不恰当的鼻腔冲洗,这些习惯导致病菌会循着咽鼓管侵犯中耳。
✍ 挖耳不当。医生不建议为孩子挖耳朵,一旦不小心将外耳道粘膜或鼓膜破坏后,引发细菌感染,也可能会蔓延到中耳腔,从而引发中耳炎。